先进封装包括倒装焊、2.5D封装、3D封装、晶圆级封装、Chiplet等,过去几年我国先进封装产业发展迅猛。根据中国半导体协会的统计数据,2023年我国先进封装市场规模达1330亿元,2020年-2023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4%。不过,目前国内先进封装市场占比仅为39.0%,与quan球先进封装市场占比48.8%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受益于AI产业大发展,目前quan球先进封装产能吃紧。随着AI、自动驾驶等应用对芯片性能要求越来越高,后续quan球和中国先进封装产业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以“共筑先进封装新生态,引领路径创新大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集成电路封测产业链创新发展论坛(CIPA 2024)上,专设“芯片设计与先进封装技术专题论坛”,探讨先进封装的技术发展,以及先进封装如何赋能复杂SoC设计等产业前沿问题。
Chiplet技术创新的挑战
Chiplet是先进封装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翻译为“芯粒”或“小芯片”,凭借高性能、低功耗、高面积使用率等优势,Chiplet被认为是延续摩尔定律“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
芯和半导体联合创始人&总裁代文亮博士指出,Chiplet让复杂SoC的创新速度明显加快。过往,传统SoC的迭代速度是18-24个月。在Chiplet技术的帮助下,科技巨头和芯片巨头每3个月,或者是每半年就会发布一款新品,创新速度明显提升。更为重要的是,Chiplet让算法的支持更加高效灵活,不需要全部推倒重来设计芯片,只需要替换其中的计算单元即可,显著提升了芯片创新对算法支持的普适性。
传统贴片机和回流焊的方式,翘曲只有10微米左右,挑战和影响并不大。在容纳Chiplet的大封装里,翘曲会达到150-200微米,因此传统的封装形式已经不适用于Chiplet。何志丹指出,目前新产品的基板层数达到20层,甚至会达到26-28层,这也就意味着翘曲将会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给引线焊接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应对翘曲,玻璃基板是一个非常好的方式,但玻璃基板依然在探索阶段。
大尺寸封装带来的第二个问题是散热。先进封装芯片在能满足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功率密度增长需求的同时,散热问题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解决芯片封装散热问题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何志丹提到,今天我们听到芯片的功耗,很多是600W、800W,功耗是非常高的。将芯片做薄,提升铜层覆盖率是一个好的散热解决方案。但更大更薄的芯片就会产生更严重的翘曲,更加不利于焊接。通富超威半导体在解决散热方面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在TIM材料上采用面积大、热度小的材料。
先进封装赋能大算力芯片创新
赋能高性能计算是先进封装技术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反过来说,先进封装是打造大算力芯片的重要手段。天芯互联产品总监张伟杰表示,当前算力每12个月翻一倍,算力高能效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先进封装实现高集成、高密度,并要求供电模块实现小型化。
在先进封装方面,2.5D/3D封装是产业后续发展的方向,板级扇出也能提升系统性能。天芯互联目前正在做这方面的工作,比如该公司在先进封装与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方面提供工艺流程、仿真服务、封装仿真等服务。张伟杰以一款5nm芯片为例,基于天芯互联的方案,在5500?4800um的Wafer上实现4颗AI计算die的互联,打造多核架构,能够减少Fan-out信号数量,降低基板难度。李元雄指出,万亿晶体管规模的GPU的实现方式就是横向扩展和堆叠。在堆叠方面,英特尔公司采用的是3D封装技术Foveros,可以在处理器制造过程中以垂直方式堆叠计算模块,而不是传统的水平方式。台积电则采用了SoIC(系统级集成单芯片),能够在创造键合界面让计算模块可以直接堆叠在芯片上。封装技术主要指标为凸点间距,凸点间距越小,封装集成度越高、难度越大。台积电的3D SoIC的凸点间距zui小可达6um,居于所有封装技术首位。为了实现这种堆叠,还需要配套的连接技术,比如台积电使用的高密度硅通孔(TSV),和高精度纳米级的混合键合(Hybrid bonding)。
在横向拓展上主要手段有扇出型晶圆级封装工艺等,需要重构晶圆,挑战在于保证重构晶圆达到一定的精度。立德智兴提供了一款关键设备,不仅提升了重构晶圆的精度,还提供自动光学检测,来提升芯片的可靠性。
结语
先进封装是当前和未来芯片产业发展的重点,是打造高性能计算芯片的主要手段。当然,无论是Chiplet,还是2.5D/3D封装,都有一些额外的挑战,比如大封装的翘曲和散热,异构集成的供电等问题。产业界依然在探索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实现先进封装,这也需要制造和封装巨头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先进封装需要标准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