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2022年秋季,华为和苹果相继发布了Mate 50系列以及iPhone 14系列,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将卫星通讯作为发布会的重点,让手机可以直接连接卫星。而在近期,有消息称,华为会参加今年MWC2023大会,并将在大会中亮相的新机上搭载第二代北斗卫星通信技术,语音通信和双向互发短信功能。
让手机用上卫星通信
在手机上使用卫星通信其实并不算新技术,上世纪70-80年代,卫星通信技术刚刚诞生之际,便已经开始用于电视和广播信号的转播,同时还有一些电话、传真及电报的需求。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zhi名手机厂商摩托罗拉推出了一项铱星计划,该计划便主要以卫星通话为主。不过在zui开始时,其数据传输速率仅为2.4Kbps,在这种速率下,能够听清楚对方说的是什么已经很勉强了。
这时,一项VSAT技术开始广为普及。所谓VAST,即甚小孔径终端,可以用0.3-2.4m的接收终端与卫星进行通信,该技术拥有组网灵活、成本低、应用多、安装操作简单等特点。到1988年,原中国通信广播卫星公司引进国外通信设备,建成我国di一个 VSAT 通信网。
到后来,随着国内无线寻呼网、证券信息广播,甚至远洋船用通信、飞机通信乃至救援应急通信都用上了VSAT。卫星设备的不断小型化,让智能手机使用卫星通信成为了可能。
中国电信在2017年便成立了卫星通信分公司,专门从事卫星通信业务,并发射了“天通一号”系列卫星,其他公司如中国卫通、中信卫星等企业,也都开始在国内布局卫星通信业务。
与此同时,在quan球范围内,移动通信技术(3G、4G、5G)所覆盖的陆地范围仅为30%,许多人迹罕至的地方无法覆盖,比如在海上航运中遇到紧急情况,或开车在无人隔壁中爆胎或没油了,都能借助卫星通信网络,发送包含地理位置信息的求救信号或者通信。
当然想使用普通手机直接与卫星进行通信,还有许多的困难与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大多选择采用专用的卫星终端设备进行通信,并且大多是以低轨卫星为主,与其它卫星相比,低轨卫星传输延时短、路径损耗小。
即便如此,目前手机中的微信通信成本还是比较昂贵的。不同于日常使用的定位服务,卫星通信将对卫星网络带来更高的负载,也意味着更高的成本,想要持续稳定的供应这项服务,收费不可避免。
以iPhone 14为例,该款手机用户能够享受到两年的mian费卫星通信服务,但后续还是需要付费,该项服务的订阅价格为每个月4.99美元(约合人民币34.39元)。
虽然价格稍贵,但对于某些人群而言,或许就是必备的选项。近日据新华网报道,有一名驴友在内蒙古贡格尔草原徒步时走散,所幸通过华为Mate50系列成功发送一条卫星求救短信,zui后才被找到。
对于普通人而言,卫星通信并不适用于日常通信,绝大多数人买回来基本yi次也不会用到。但就像华为常务董事余承东曾经所言,这个功能日常几乎用不到,但可能一生用yi次,yi次续一生,在关键时候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各厂商纷纷入局卫星通信,背后或与6G有关
不止是华为、苹果等厂商,目前从市场中收集到的信息来看,已经有不少企业正在准备进入到卫星通信市场,比如中兴、摩托罗拉、魅族、荣耀等。而华为此次新机有望搭载第二代北斗卫星通信技术,相比di一代,不仅能双向收发短信,还支持语音短信和短时间的语音通话,足以扩展更多的使用场景。
除了手机厂商以外,包括高通、联发科等芯片厂商也纷纷推出了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比如联发科将基于标准的3GPP 5G非地面网络(NTN)解决方案为智能手机等设备提供双向卫星通信支持,采用其非地面网络(NTN)解决方案的新型设备和下一代NR-NTN技术也将在近期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