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车芯原厂四面出击,勾画出广阔产业版图

发布时间:2023/5/4 14:22:10

近年来,新冠疫情引发诸多宏观局势变化,消费电子需求大幅削弱,车用电子成为半导体产业发展新方向。出于环保、智能化等目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正在加速提升,对功率器件、MCU及新一代化合物半导体等物料的需求越来越多,众多实力原厂纷纷开始着眼布局,争夺未来市场。


众多原厂之中,英飞凌在车芯领域zui为抢眼,其布局横跨MCU、功率器件、传感器等各个车芯重要领域。在其他原厂因一般消费类需求低迷而业绩增长受阻时,英飞凌的业绩仍然高歌猛进,且还根据需求前景向好,适当向上调整了业绩预期。


财报连涨,营收预期向上调整

2022年下半年,IC产业开始迎接需求降低的挑战,其中zui直观的反应就是“缺芯潮”迅速转化为过剩局面,产业链库存开始堆高。在此形势下,德州仪器(TI)在第四季度的营收及净利润同比下降,足见影响之深。


英飞凌的主战场在车芯领域,业绩上呈现出逆势上扬的趋势。2022财年(截至2022年9月底),英飞凌营收达到14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9%,利润达到33.78亿欧元,同比增长63%;利润率达到23.8%,上一财年为18.7%。


2023财年di一财季(截至2022年12月底),英飞凌营收39.51亿欧元,同比增长25%;净利润同比增长近60%至7.80亿欧元。英飞凌业绩大幅增长的主要动力是汽车电子部门(ATV),其当季营收18.72亿欧元,同比增长35%,占总营收47.3%的比重,利润额也达到了5.32亿欧元。


基于汽车及工业部门的业务韧性,英飞凌预计第二财季营收将超过40亿欧元,此前的预测值为39亿欧元;全年营收预测也将大大超过之前预测的155亿欧元。


英飞凌之所以能有如此乐观的预期,源于当前车芯仍处于缺货状态,不少高端MCU、IGBT等仍供不应求、市场需求巨大。而英飞凌的产品线横跨MCU、功率、传感以及存储等各个领域,且都占有重要份额,于是形成了其突出的生态链优势,与车企和T1厂的联系也就更加牢靠。


在庞大的需求前,英飞凌扩产自然是必选项。特别是在今年消费电子低迷的情境下,英飞凌在车用领域大举出击,表现非常引人注目。


大举扩产计划已定

英飞凌对于车芯的扩产,分为自主扩产和外部合作两部分,意在充分调用自身和产业链资源,全方位扩增产能。


在自主扩产方面,英飞凌公布卓越年报之后宣布,将投资50亿欧元在德国德累斯顿建造一座12英寸晶圆厂,这也是英飞凌史上zui大单笔投资。该布局所瞄准的领域之一就是汽车电子。而德累斯顿作为半导体重镇,也汇聚了博世、格芯,以及将要在此设厂的台积电,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当前汽车芯片紧缺仍未缓解,需求能见度在半导体细分领域中zui为乐观,加之欧盟补贴大大减轻成本压力,为英飞凌营造出扩产zui佳时机。


在外部合作方面,英飞凌则借助晶圆代工提升高端元器件的产能。3月,英飞凌与晶圆代工厂联电达成合作,将利用后者新加坡Fab 12i的40nm产能为英飞凌生产汽车MCU。


在功率器件方面,英飞凌将与三星电子的晶圆代工部门扩大合作,而后者去年就已经开始为英飞凌生产MOSFET器件。未来,三星也可能为英飞凌代工IGBT和电源器件等更多产品。


在汽车MCU和功率器件这两大市场,英飞凌的产品性能优异,都还难以实现替代,而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提升,更是加剧了这些物料的紧缺度。此时这些物料供应的增加,还要依靠英飞凌的努力。



对我国产业链的启示

汽车电子时代已经来临,英飞凌长期技术积淀和战略布局的爆发力已逐渐显现。近年来,在我国本土造车新势力助推下,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及汽车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英飞凌大中华区总裁近期预测,自2021至2029年,我国用于电动汽车动力总成的半导体市场规模,将出现约25%的复合年均增长率;未来5年,中国市场用于先进辅助驾驶(ADAS)的半导体应用,将以20%复合年增长率增长;自2021年至2029年,中国域控制器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也将超过30%。


以上预测表明,国内汽车电子增长潜力巨大,而这些增长也并非全都归属于英飞凌,我国本土企业也都有机会参与角逐。在车规MCU和功率器件领域,我们能够看到很大的国产替代发展潜力,且国内原厂已经切入供应链,并逐步扎稳脚跟。


但需要注意的是,与消费电子不同,汽车应用端首先对物料性能、可靠度要求较高,对供应商能力评定更为严格,对技术支持、需求响应速度等有更高要求。总的说来,就是更加严苛,容错率更低。英飞凌作为汽车电子大厂,凭借长期积累,在产品性能、产品生态、产业链合作牢固度及战略前瞻性方面都具有优势,有这样一家综合实力强大的原厂在前,国内企业如果要争取更多市场份额,就要付出更多努力,做出更多变革。

下一篇:瑞萨发布首颗22纳米MCU样片,第四季度全面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