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极管,也称为双极型晶体管(Bipolar Junction Transistor, BJT),是一种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半导体电子器件。它由三个掺杂程度不同的半导体区域组成,分别是发射极(Emitter)、基极(Base)和集电极(Collector)。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基于电流的控制作用,主要可以分为三个工作区域:截止区、放大区和饱和区。
截止区:当基极电流为0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此时,发射结处于反向偏置,集电结也处于反向偏置(对于NPN型三极管)或正向偏置但电流很小(对于PNP型三极管)。集电极电流非常小,几乎为零。
放大区:当基极电流增加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分别处于正向偏置和反向偏置(NPN型),或两个结均处于正向偏置但电流分配不同(PNP型)。此时,三极管处于放大状态。在放大区内,基极电流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作用非常明显,可以实现信号的放大。放大作用的大小由三极管的放大倍数β决定,β值越大,放大能力越强。
饱和区:当基极电流进一步增加时,发射结和集电结均处于正向偏置,且电流分配使得集电极电流达到zui大值,无法再增加。此时,三极管处于饱和状态。在饱和区内,集电极电流几乎不再受基极电流的控制。
三极管的工作原理可以用公式 Ic = β * Ib 来描述,其中Ic是集电极电流,Ib是基极电流,β是三极管的放大倍数。这个公式反映了三极管通过控制基极电流来实现对集电极电流的控制和放大的基本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