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关电源设计中,主功率有多个开关管时其驱动必须采用隔离设计,比如多管串联反激、双管正激、LLC等多开关管的拓扑中,开关管驱动均需要做隔离处理。当前市面上已经有较成熟的自举驱动芯片来满足设计需求,但是其驱动芯片的耐压等级受限,zui高电压只能到600V左右。在更高输入电压等级的应用场合中,比如光伏电源、SVG辅助电源等输入电压达到1500V甚至更高的电源产品设计时,驱动芯片的方案就不再适用,只能选择磁隔离变压器驱动电路。因此磁隔离驱动电路的设计极其重要。
常用的磁隔离驱动方案
常用的磁隔离驱动电路如下图1所示。
其中,电容C1为输入端直流隔离电容,C3为开关管QM等效的输入电容。电容电压的参考方向如图1所示,T1为磁隔离驱动变压器。S1是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PWM Driver)的输出信号波形,S2是变压器输入端的波形,S2是该磁隔离驱动器的输出波形。图1所示的电路工作波形如图2所示。
具体的推导过程如下:
为了解决上述难点问题,需要在图1所示的磁隔离驱动电路次级边也添加隔直电容,如图3所示。
相对图1的磁隔离驱动电路而言,添加了次级的直流隔直电容C2和开关二极管DR。稳态时输入端隔直电容C1上的电压VC1=D.VS1,输出端隔直电容C2上的VC2=D.VS1。其电压参考方向如图3所示。图3电路的工作波形如图4所示。可知,稳态后QM的电压V3不随占空比变化而改变,适合更宽范围输入条件的驱动设计。
但是图3所示的电路在某些特殊状态下,比如输入端突然断电或者负载突变过程中脉冲宽度调制驱动器的输出信号会突然消失,即驱动信号S1将为0。随后变压器T1在输入端隔直电容电压(-DVS1)作用下逐渐进入饱和,同时C2上的电压仍为DVS1,T1上的输入输出电压幅值从DV1逐渐减小,此时QM上的电压将从0开始逐渐增加,直到与C2上的电压相等。其波形示意图如图5中红色框所示。
为了解决图3中双隔直磁隔离驱动电路的误导通问题,我司针对次级隔直电容C2做了特殊放电电路。如图6所示,其中添加了原边检测电路和次级隔直电容放电电路,该电路为我司自主发明zhuan利电路。通过高速光耦做信号隔离,有效解决主功率开关管误导通的问题,改进后的驱动波形如图7中2通道PWM波形所示,可以看出在驱动异常关闭状态下,C2上的电压迅速放电完成,开关管不会出现异常开通状态。为我司超高超宽压输入系列产品提供高可靠的驱动,提升产品综合竞争力。